近日,家住依山郡的市民王先生到市交通運輸局辦事,一路綠燈,全程只用了5分鐘時間。而之前至少用時10分鐘。
讓城市交通越來越通暢,這是宜昌城市大腦與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聯合為市民傾力打造的一件實事。
宜昌城市大腦指揮部辦公室工作專班智能交通負責人馬國亮介紹,為了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和體驗感,我市在城東大道22個路口安裝了具有邊緣計算能力的智能信號控制設備,同時配置了90臺流量采集設備,通過城市大腦強大算力,智能控制路口的信號燈時長,減少綠燈空放時間,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目前,作為先期試點,整個城東大道已經進行全程信號配時改造,在西陵二路路口至勝利三路路口,勝利三路路口至合益路口,合益路口至同強路口實現三段雙向綠波。在平峰期,市民出行只要按照建議速度40-45公里/小時行駛,便可一路綠燈,暢通無阻。城東大道合益路、體育場路勝利三路、城東大道桔城路已實現動態調控,根據車流量實時調節紅綠燈時間,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外出停車,是困擾有車一族的老大難問題。打造“全市一個停車場”,是城市大腦為市民排憂解難的又一件實事。截至目前,“全市一個停車場”已接入公共停車場99個,公共停車泊位26067個,全市150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在雙休日、節假日對市民免費開放,建成7000余個“共享車位”“潮汐車位”……
如何讓外出停車更便捷?“先離場后付費”場景應運而生。在我市,車主下載“宜昌城市停車”APP或關注微信公眾號,注冊綁定車牌號,選擇“先離場后付費”進行簽約,均可享受“先行離場,事后補繳”的信用付功能。目前,該場景已應用至南湖、新二中等多個停車場。
目前,我市已在全市50多個路面誘導屏上發布綜合交通信息,可實時了解交通狀況和停車信息,根據需要隨時調整行駛路線,最大限度減少在路上的時間。
據了解,為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城市大腦建設指揮部辦公室采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協同調度等措施,加快建設多跨應用場景。目前,宜網統管、城市生命線、自然災害地理信息系統、智能消防接處警、化工行業綜合監管、宜鍵生命護航、處方流轉等20多個應用場景正在加快建設,無感認證、先看病后付費、智能審批、宜格服務、宜接就辦、智能小區等多個場景已先行試點。